系列公益紀錄片《憶襄陽》第二季
非遺故事篇
《老河口絲弦》
老河口絲弦是從河南傳過來的,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。最初,它是一種自娛自樂的消遣方式,后經演變,它從大調曲子中分離出來,融入襄陽、老河口一帶的民間音樂,形成以彈撥樂為主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樂種,并在民間傳開,到清朝末年就已經形成了規模。
解放后,成立了以王直夫先生為骨干的老河口國樂研究社,每天晚上,參加活動的人絡繹不絕,吹拉彈唱熱鬧非凡。1953年,還不滿九周歲的余家冰憑借音樂的天賦,有幸成為國樂研究社的一名小社員。從此,她與老河口絲弦結下50多年的不解情緣。
將近30個春秋,余家冰為了讓老河口絲弦后繼有人,薪火相傳,她牽頭成立絲弦樂隊,培育骨干;她建立了少兒傳承基地,讓絲弦走進中小學校園;她登上大學的講壇,向青年學子們傳授絲弦研究成果,激發大家的研究熱情……一個七十多歲的退休老人,每天總是那樣不知疲倦的工作。
這一摞摞曲譜、書稿,這一件件獎牌、獎證,無不浸透著余家冰和她的前輩們多少心血、汗水和淚水啊!無不飽含著他們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那片赤誠丹心!
Copyright © 2012-2019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襄陽分社 All Rights Reserved
鄂ICP備14014974號-1 - 鄂新網備1203-0001號 -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
版權為 襄陽網 www.rhjfo.com.cn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